近期,國際經濟形勢的動蕩再次將生存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國中小鞋服企業推到風口浪尖。在經歷國內物價上漲、人力成本走高、匯率不斷走強政策等巨大壓力后,中小在內銷與外貿市場中都面臨新格局。
業作為中國傳統制造業,生產大部分以 OEM 為主,大部分鞋廠均以代工維持生存,而今年的危機卻殘酷掠奪了國內鞋企唯一的生存方式,中小鞋企相比去年明顯下降很多,鞋企行業前景一片渺茫。
鞋業界現象
目前鞋業界普通存在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三低”難題待破解
我國制鞋業一直以價格贏得市場,而制約價格的“劊子手”是三低問題,所謂三低即低檔次、低質量、低品牌。面臨“三低”問題,鞋企必須由數量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用品牌質量獲取利潤。
中國鞋檔次一直上不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家沒有長遠眼光,只圖一點眼前利益。各種鞋類廠商爭著以低價占領市場,根本不參照國際市場的價格,形成一種無序的局面。業內人士建議未來中國的鞋業生產廠家應該在提高產品檔次上下功夫,關鍵是要提高品牌價值和利潤率。以廉價產品占領市場的趨勢淘汰是必然的。
低質量是鞋業最主要的因素。眾所周知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命脈,在激烈的鞋業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市場生存法則不斷鞭策著各大企業勇往直前,質量問題不過關的企業只能徘徊在落后的邊緣,成為大多數的泛泛之輩。因此,鞋企想在鞋業界站穩腳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必須從質量下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注重品牌影響力的積累,這是一個漫長而需要耐心等待的過程。
2. 開拓內銷遇挫折
外貿市場遭冷漠,已經有些企業開始抱團向內銷市場進軍。據悉,廣東某鞋業公司為了拓展市場,進駐當地知名商場,希望在全國最知名商場中尋找更好的商機。進駐知名商圈雖然不能一步就能打開內銷市場,但可以幫助推廣產品,增加內銷訂單。
據業內專家介紹,內銷市場的的訂單規劃性不強,傳統節日前后訂單特別旺,平時比較淡?,F在的 80 后、 90 后要求較高,招工困難,沒有規律的訂單無法養活一個企業,況且內銷渠道存在庫存消化和拖欠貨款的問題,因此開拓內銷市場也并非易事。
3. 原材料天價有單不敢接
據統計,我國鞋類 2011 年上半年 190.1 億美元,增長 21.7% 。主要的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但由于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漲,目前鞋企訂單還是有,但就是不敢接大單。
除此之外,很多企業給工人幅度達 15%-20% ,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而最悲慘的則是即使提高工資,有些技術崗位的熟練工還是不容易招到。有訂單不敢接只能默默觀望是制鞋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以上三個方面是制鞋業普通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競爭是向前的推進器,在今后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尋找新的市場商機以開拓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已經成為了壯大企業實力的最佳途徑。